▲来,先和之前的那个U盘比个大小~~
▲来一发合影和比大小,比我之前出手的那个SanDisk CZ43稍微大点。
===================================================================
上机测试:
老规矩,论坛的程序,先看看是个啥货???
主控:SMI SM3267AE
闪存:SAMSUNG TLC
▲看完后,傻了,大法你的信仰呢??三棒子的产品,结果还是TLC的~~~~
估计索粉都不能忍啊!!!
测试Type-C的接口
(测试环境Win10最新版)
我使用USB 3.1的接口卡~~
据国外的测试显示两个接口Type-C和Type-A的速度是不一样的!!
▲这是第一次跑分,标注USB 3.1,结果连UASP也不支持一个,还是传统的Mass Storage协议。
同时读取超越了大法包装上面的130MB/s,能达到157MB/s还是高出很多的!
为啥说大法没有信仰了?首先是TLC,其次是这写入跑分成绩,你好意思贴上SONY的商标??
32线程顺序写入40MB/s,4K的写入速度,竟然不到1MB/s!
-----------没落了,信仰不在!!
▲换个ATTO专用U盘测试程序,写入成绩惨不忍睹啊,同时随着写入温度的升高,还能看见写入速度在往下面跌!!
256K以后越来越慢,因为温度上去了,虽然不烫手,但温度也升高了很多,比那个山寨的eVtran要热~当然比我之前的那个SanDisk CZ43好点~~
▲因为4K写入实在太慢,所以AS SSD无法完成测试了~
▲温度上来以后,用CDM在刷一圈,果然成绩掉了下来,尤其是并发成绩~
-------------------------------------------------------------------------------------------
然后我更换了个系统,到Win8上面也跑了一圈,理论上Win10在存储方面做了些优化成绩回比Win8快点。。
Win8.1 x64
▲看样子,还是Win8好些啊,不知道和冷盘是否有关系~同时这次写入的数据量比较小,不是默认值,100MiB了。。
▲ATTO的成绩差不多。
▲最后,来一个实际的应用,也是我购买这货最重要的一个应用,就是写入ISO文件,从U盘启动系统的测试看看实际应用怎么样??
之前山寨U盘eVtran在2分钟左右搞定了这个Windows Server 2016的镜像文件,大法这个用了7分钟!!!
测试Type-A的接口
用Type-A接口,开始测速,还是上面的同一个USB 3.1的控制器芯片,我有A,C接口各1个,所以数据是有说服力的。。
▲之前看见日本的测试,貌似Type-A会比Type-C的速度快,开始我也以为是这样的,然并卵,他们测试掉速的原因,估计是过热。。。
首先使用100MiB的数据量,结果如下:
▲可以看见速度对比上面的测试成绩变慢,应该是小数据块的原因吧。。
▲再来刷一圈1GiB的数据量的,可以看见读取速度恢复了,和上面的Type-C的接口基本一致,毕竟只是2头插,里面的东西是一样的。。
这时候温度应该比较高了,因为前面写过一圈了,所以开始掉速。。。
▲过了一会,使用另外一个软件进行测速,ATTO~~
总体来说,和前面的结果基本一致,没有因为Type-A还是Type-C有差距!!!
最后,能两头插,还是不错的说,虽然我没有Type-C的手机,但USB 3.1越来越多,Type-C才是未来的主流!!
但大法这废材假货的USB 3.1没有毛线意义,无非是个样子货!!
===============================================================================
总结:
估计玩U盘也就到这了,最快的,颜值相对比较高的,都玩过了!!
大法这货纯粹就是销售样子,和之前的SanDisk CZ43属于一路货色,但是价格比CZ43贵了很多,人家在32G这个容量也才40块钱,大法是它的3倍!!!
不爽,不满意~~
读:200MB/s写:75MB/s
这U盘要是到了这个速度,才能算是一个不错的产品,便携、相貌、性能都能有个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