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障一:能正常取景,但照片严重过曝
一台宾德Optio 33LF,可以正常取景,但拍出来的照片严重过曝。能正常取景,说明相机各单元电路基本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但为什么拍下来的照片却会过曝,甚至把照片放大后能看到明显横纹呢?
原来,正常情况下,在按下快门释放按钮后,相机发出指令,关闭CCD前面的遮光叶片(此叶片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快门,但相对于由电子开关控制曝光时间的“电子快门”而言,它是一个机械装置,而且具有瞬间开合的特性,因此习惯上称之为数码相机的机械快门)。此时CCD从取景时的曝光状态转为拍照前的“清零”状态。即CCD处于被快门遮光后的暗室中,同时CCD的后续电路将CCD曝光时产生的残留信号(电荷)清除。然后重新打开遮光叶片,CCD正式拍照曝光。如果这一环节不能顺利完成,即CCD上的残留电荷尚未清除,就进入正式曝光环节,则正式曝光时产生的电荷与残留电荷叠加,导致实际输出的信号强度比正常曝光的信号大很多而引致曝光过度。
在维修实践中,造成清零障碍的主要原因时快门叶片无法关闭,无法使CCD处于暗室中进而导致CCD持续曝光而产生电荷饱和现象。快门组件通常是由两个微型电磁阀(图1)驱动的,电磁阀和驱动电路之间是由一根细细的四芯排线(我们称之为快门控制线)连接。镜头是相机中活动最为频繁的部件,镶嵌在镜头中的快门组件常常跟随镜头伸缩而做往返运动。长期的活动可导致快门控制线的物料疲劳而断裂或者焊点脱焊。
因为镜头除快门组件外尚有变焦电机、对焦电机、霍尔元件等器件,所以主板到镜头的排线的芯线数目较多。快门控制线就是由主排线上发出的一个分支,且分支处往往由焊点。因为快门组件在镜头内部,其控制线必然也也延伸至镜头内部。而变焦电机、对焦电机通常在镜头外部,所以根据排线的循行位置不难把快门控制线和其他分支区分出来。找到快门控制线后就用万用表电阻档或蜂鸣器档测量分支处的焊点。
为了便于描述快门控制线的线序与电磁阀的关系,DP姑且把四根芯线从任一侧开始按顺序编号为1、2、3、4。其中1、2连接一个线圈,3、4连接另一个线圈。所以在正常情况下测量1跟2是相通的,3跟4也是相通的。一组不通则说明排线部分断裂,两组均不通则说明完全离断。
DP维修Optio 33LF时,测量两组焊点是相通的,说明线圈和快门控制线均没有断路。但是笔者判断本机故障是因为快门组件不动作引起的,于是笔者上电试机,对着镜头按快门释放按钮,发现镜头内部没有“眨眼”动作(遮光叶片关闭瞬间又再打开),说明DP的判断正确。于是DP再仔细观察排线分支处的焊点,发现某一焊点在在两根排线的接缝处存在疑似细缝(图2)。用万用表测量该焊点的两端,阻值无限大,果然开路。用细铜丝“搭桥”焊接此焊点后,将机器装回原样,故障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