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看找的相关资料:CEC-I中华学习机是由电子工业部计算机与信息局组织,清华大学主持联合设计,有电子部六所、国营734厂、陕西省计算机厂及华明计算机有限公司参加研制成的一种灵巧型微型计算机。
CPU 6502,8位微处理器,64K寻址空间,1MHz主频。
内存 64K字节RAM,两片50464(64k×4位)。
ROM 32K字节,固化监控程序及BASIC、LOGO(子集)语言,一片27256。
汉字系统 GB2312一、二级汉字字库(两片一兆位ROM)
汉字管理系统 (提供区位及拼音输入法, 另外一片27256)
显示器接口 PAL制射频信号(RF),PAL制全电视视频信号(CVBS)
录音机接口 用作外存。输出电压25mV,输出阻抗100Ω(MIC)。
输入信号峰-峰值电压1V, 输入阻抗12kΩ(EAR)
键盘 69键,在主机的面板上
9针游戏杆接口。
5.25"单面软驱接口。 0.25W,8Ω扬声器。
一个[pple]系列50线的扩展槽。 25W开关电源。
与APPLE IIe兼容。
每个时钟周期的一半时间由显示接口读内存,用于显示,同时刷新内存。
另外一半时间由处理器对内存进行读写操作。
ROM中包含小汇编程序。ROM中的BASIC就是APPLESOFT,增加了几条语句
是她(CEC-I)带我步入电脑的殿堂---回忆我最初认识的电脑 我所在的城市是一个有名的电子城,很多年青人都喜欢捣鼓无线电,玩半导体、弄录音机、装黑白电视到处都是,我也是其中一员。后来有一次在无线电杂志上看到国内另一个电子城四川成都的年青人都在玩微型计算机,当时很感兴趣,一心想了解了解,心想我这周围如果有谁在玩这种机器一定要去看看是怎么回事,结果等啊等啊,一直就没有等到这一天,后来决定自己先买一个回来玩玩,于是开始做调查研究工作,找报纸、翻杂志,到处搜集关于微型计算机的信息(当年没有网络,找点资料可费劲了)找了一段时间终于有了点眉目。早在1986年也就是二十年前,国家科委、国家教委、中国科协、电子工业部等单位联合开发,清华大学主持设计,由电子工业部计算机与信息部监制,委托国家电子工业部六所、国营734厂、天津无线电二厂、陕西计算机厂、沈阳计算机厂以及华明计算机有限公司等多家工厂制造,在美国APPLEⅡ的基础上加上了汉字输入,生产了一种非常灵巧的微型计算机称为“中华学习机CEC-I”,这就是成都年青人玩的微型计算机,也是我接触的第一台电脑。
先介绍一下这种现在看来很土很土的电脑,键盘与主机连为一体,也就是键盘的下面就是主机,显示器就是当年家中使用的12寸黑白电视机,CPU 是 Motorola 八位的 6502,内存64K字节,(注意:是64K,不是64M)国标一、二级汉字字库已经做在主板上了,没有硬盘,只有一个外接的5.25英寸的软盘驱动器,那个软盘真叫软,材料有像过去照片的底片,容量有360K和720K两种,还有一种方法存储数据,连接家用的收录机,利用普通的录音磁带来存储数据。操作系统DOS 3.3、BASIC语言、LOGO子集都是固化在主板上的。中华学习机里装有 BASIC 语言环境,还有一个 LOGO 语言环境。可以在系统起动时选择,进入两个系统中的哪一个。LOGO 的小海龟可以用来轻松的画出各种各样递归花式的图形。 BASIC 环境下也有画图功能。不过它的编程接口比起LOGO 来说,要更加原始。由于工作的原因,认识了国营734厂的一个科长,请他帮忙买了一台中华学习机,价格是680元,配套的软驱360元钱,共计一千多大洋,这还是熟人介绍照顾的价格,按80年代收入当时已是个非常可观的数目了,到目前为止我从没有后悔的感觉,相反觉得这个钱花的值。机器到家后,我们全家都很兴奋,因为从那一天开始,我们这个家庭也算是拥有个人家用电脑了。
当年的购买发票(点击放大)
当时的应用软件不是很多,存储的方法也比较繁琐,软盘用的不多,但磁带用的
倒是不少。当然,不是现在这种数据流带,只是当年普通的家用录音带,然后用录音机慢慢
调节音量,把模拟信号慢慢转换为数字传输回计算机。调节音量是个很需要技巧的活,稍许
大意数据传输就失败了。有时手头宽余时也去买几张360k的软盘,一张五英寸的软盘好像是
10元钱,跑到店家再花点钱,能copy不少软件或小游戏,回家后玩的津津乐道。
当年的电脑桌
现在回想起来,那个机器的确做不了什么,好不容易打一篇文稿只能在屏幕上看看,用制表符划一张表格累都累死了,游戏吗就更不能提了,记得有个“警察抓小偷”黑白游戏,界面很差劲,不过当时玩的也蛮开心的。说实话那个学习机练练指法打打字还是可以的,另外就是了解和认识了一些电脑的基础知识,比如CPU、ROM、RAM、内存、驱动器等等都是那个时候就认识了。 记得1984年2月16日,邓小平同志在上海观看两位少先队员进行电子计算机
表演,摸着其中的学生李劲的头说“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做起”。当然这两位当年的
少先队员现在都应该是博士以上的学历了。受到这篇报导的影响,我购买这个学习机还
有一个另外目的,就是带着儿子玩,在无意之中培养他对电脑的兴趣,然后因势利导,
人家的子女都是去学书法、练钢琴,我家儿子就在家玩电脑,有时我还培着他玩,当然
只是在节假日里。后来还真的玩出点东西来了,13岁时参加区教育局组织的中学中学生
计算机比赛获铜牌,14岁时通过市里计算机应用能力初级考试,次年又通过计算机应用
能力中级考试。到了大学里继续在学习计算机专业,大学毕业后在一个大专院校工作,
仍然是在电脑机房里搞计算机,所不同的是,经过多年培养,现在已不是业余选手而是
专业选手了。可见作为当时国家核心领导人,这一句高瞻远瞩的话具有很强的政策指导
性,也历史性地成为了中国计算机界的一个最高指令,这句话有着多么深远的历史意义,
改变了多少人的人身。当然,在我家里的这台老古董学习机也是功不可抺。
接下来开始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