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二十多年了,早在92或者93年,上初中时,也许更早,有天,在后边垃圾堆捡到个这玩意,那时候,可不像现在,垃圾堆什么都能捡到,那时候,垃圾堆只是垃圾,最多有废旧电池,打火机啥的,那时候的人,能凑合的就凑合,可不是说扔就扔,估计这门铃还得是前排某校长家里扔出来的,当时,这个盒子还算完整,只是这个主机部分而已,分机没有,后来自己也DIY 了个,就是个喇叭而已,可能还有个按钮记不清是串联还是并联在喇叭上了,二十多年,很模糊的记忆了,当年这玩意我剖析出电路图来,就画在那个账本皮的夹子里某页的某个图的旁边。数百个自己剖析的电路图,积累出今日这些许小小的成就。理解设计者的思维,同化自己的思想,这就是学习的过程,每位设计师,都可以说,是我的老师。
这个电路,其实就是切换功放两端的喇叭,用一个作为话筒,另一个作为喇叭,来回切换而已,另一个开关,作为设定状态,是通话还是门铃。这其实在现在看来是土的掉渣的设计,不过,作为一个产品,当年应该还是有一定销路的,它使用一片三洋LA4140,这东西,最早的印象来自郑州东明卖的循环磁带录音机,那是个光电,机电,电子多位一体的设计,在当时看来,已经是个高级的玩意了,当年买了一个,至今还在,按下按键就开始录音,大概录音十几秒还是30秒啊,够一圈,就自停,再播放就是刚才的话,在没有数字录音模块的年代,这玩意也算很高级了,它的核心就是个4140,可以直接放大话筒信号并录制,灵敏度很高的IC,甚至直接放大磁头信号,比LM386还拽,当年也从郑州东明买过0.5W的录音机板子,就是这个芯片组成的砖头机的板子,当然还买过an7110的接近1W(0.7W))的板子,并做成我自己的第一台录音机,那都是91-92年前后的事,(查一下郑少秋的戏说乾隆是哪年的,就知道了,当时做这录音机,就是为录戏说乾隆的歌曲,当年,我估计还没咱骰子大呢)
所以,4140的电路,已经很熟悉了,对它的感觉就是,增益非常高,连前置带功放都有了,天生就是做录放音机的芯片,而且外围件很少,这也就是,为什么可以直接用喇叭做话筒的原因。喇叭的信号,总比磁头信号强得多吧。
可惜,放了这么多年,前些天拿出来打算整理一下,从咸鱼上卖点老货,拍了些照片,结果发现了这个玩意,壳子已经脆了,先从喇叭前面的塑料栅栏开始烂,一触即溃惨不忍睹啊,最终,选择了拆毁,权且在内心深处,留下个美好的回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