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一个二十年前的非主流家电,学名"多媒体个人计算机",史上又一个身价触底反弹,收藏价值蓄势待发的怀旧电脑。它昔日辉煌而短暂的万元身价,在前十年被缩水一千倍,硬是跌破十元盒饭钱才着陆。后十年,它趴在俺的小窝里静观同类惨遭毁灭性拆解回收,直到被民间eBay举为濒稀物种。感怀好汉流光二十载,似水云烟当年勇。
先上一个标准大头照
别嫌哥不帅,只怪人类审美进步太快。那个年代有实力买电脑的都是企事业单位的大东家,所以电脑们都使劲长着一付工业仪表般的官方面孔。图中的款式被我从收留到收藏,是看中它没腕儿没范儿的憨相,摆在家中瞅着踏实。
"多媒体电脑"曾是一个被成功商业化的技术标签。以今天的眼光看,二十年前的电脑就像原始社会的石器那样简陋。一台5千元的386电脑没有起码的音频、视频、光盘和调制解调器,甚至连鼠标器也不属于标配,除了会打字算命外,就是一件摆设。好在微软昌导的"个人多媒体计算机"标准终于在后386时代出台,简称MPC。但是,相应的声卡、光驱等支持硬件刚刚上市,身价不菲,要想立马成为MPC控,还要再砸5千块!
上面的那台14寸彩显乍看很普通,其实也很普通,只是多了二个在当时算是比较给力的买点:一是它有水平偏心度和行幅调整旋钮,表明它是逐行扫描设计,比当时满大街的隔行扫描彩显画面更稳定;二是它象TV那样有内置立体声功放和喇叭,勉强算是"多媒体"显示器。
[小插一句] 最近上网经常被雷,原因是不止一次看到有90后的同学随便拿奔腾三当386叫。哀!这么说吧,奔三他爹是奔二他爹是奔破锣(Pro)他爹是奔一他爹是486他爹是386。(还不明白?自己去找古狗爷爷补课吧 ^_^)
主角上场
图中左边大一号的方U就是i386处理器,型号是 Intel 80386DX-33(33MHz是Intel 386处理器的最高主频)。这个脸上有"DX"白印的是比较后期的产品,可以OC到40MHz。Intel曾经出过一款缩水版的386芯片,用"SX"作尾标。更早之前,386DX芯片的大Logo中是不带DX白印的。右边小一号的方U是与CPU配套的浮点协处理器i387DX。别小瞧这个配角,其身价要比主角CPU高出一大截,少了它,CPU几乎是半残的(有些夸大,其实是指上不了计算机辅助设计的高速公路)。486以后的U已经把协处理器集成到内部了,所以这种CPU搭配FPU玩法已经在现代电脑中绝迹。
俺不收藏U,攒机无数也都已不知去向。在房价高达W元每平米的时代,俺一直坚持留着这套完整的老386。撇开个人情感因素(…),从技术欣赏的角度,i386不仅是第一颗32位的x86处理器,更重要的是i386引入的虚拟86模式是让PC机脱离玩具时代的重要里程碑。它让PC机和当时高高在上的UNIX工作站一样,支持现代操作系统的核心机制,即进程隔离机制和抢占式多任务调度机制。至今在WinXP的安装CD里还能找到一条线索:即WinXP的实际安装文件都集中存放在一个重要的文件夹下,这个文件夹的大名就是"i386"。每次撞见它俺都要嘀咕,它为什么不叫"i286"或者"i486"或者干脆叫"x86"? 异曲同工的是,在苹果公司的iPhone手机软件开发工具 XCode 中,竞也用__i386__作为 Intel 86 系列处理器的宏标识。虽然这些产品早已不可能在386电脑上跑,但也肯定了i386在整个x86处理器进化史上的成年标志地位。386处理器的成功至今还在延续,当奔腾四己经大批下岗退休的今天,386仍然在现代的航天器、军械、数控机床甚至黑莓950手机和诺基亚9000手机中服役。依俺的鼠目寸光,即便是当下走红的i7处理器也未必能打破i386的这个长寿记录。
遗憾的是,尽管386是Intel的原创,但地球上最快的386处理器和最精准的387协处理器都不是Intel生产的。如果俺换上这张图里的套片,系统的速度会有立杆见影的提升,但也会同时失去"Intel Inside"的原汁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