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风扇用多了,最近坛子上对风扇故障的讨论也多了起来,主要的故障大多是马达转子咬了轴,风扇慢转或不转了。有人归究于现在的风扇以粉末轴承代替了传统的滚珠轴承,认为是厂家为了减低成本偷工减料,甚至认为是技术的倒退,这里我也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粉末轴承全称应该是粉末冶金含油轴承,有人简单的称之为轴承或轴套,虽然有些偏颇,太抽象了,但总算没有错吧。顾名思义,含油粉末轴承本身就存在润滑材料,不管是铜基或是铁基的粉末材料内都混合了诸如石墨、钙、二硅化钼之类的润滑成分,粉末经几十吨油压机的压制成型,经过高温烧结、整形、真空浸油,其内部粉末微粒间的空隙就注满了油,因此作为轴承它不同于老式的带油槽的轴套和滚珠轴承需要经常加油润滑,而是主要靠本身的材料、结构进行润滑,还有耐磨、噪音低等优点。据我所知,目前世界上大多数的小功率马达、风扇仍在使用含油粉末轴承,即使在吊风扇这样承重力较大的风扇上也有含油粉末轴承和滚珠轴承混合使用的产品。
那为什么我们以前生产的粉末轴承风扇就那么耐用,而最近生产的风扇同是粉末轴承就那么不经用呢?这里面因素很多,我想大多数人都清楚,不言而喻了。具体原因有很多种,我也说说个人意见吧:
1, 过去生产的风扇,马达轴承支架和外壳多是铝合金并且不封闭,有疏风散热的空间,后来改成了冲压成型的铁壳,而且很多都是全封闭,因此散热不良造成轴承发热,润滑油挥发快,容易干涸,以致咬轴。
2, 早期的风扇严格按照科学的设计、工艺、材料生产,包括质量指标、电气性能、安全性能等,各种指标都有一个严格的标准,简单的举个例子,我们常用的300mm转页扇,标准功率为54W,风量42立方米/分,而现在生产的同扇叶规格转叶扇,我最近对两台作了功率测试,一台为37W,另一台为42W,但风量还比37W的小,试问小马拉大车又能有多少风量呢?更何况超负荷过载产生的热量不烧坏马达已经是万幸。但大量的高温热量被闷在封闭的马达内部,轴承不被烤致干涸抱轴才怪哩?!正如大家所知道的那样,现在很多电器都用了铝线代替了铜线,但铁芯体积规格不变,这么劣质的风扇简直变成烤箱了。
3 , 早期的风扇粉末轴承有一些是采用了铜基的,有些人以为是很简单的黄铜车制的铜套,那就误解了,铁基的虽说效果差些,但只要符合质量标准还是很耐用的。我的一台自制风扇就是用了铁基粉末轴承,用了37年仍很稳定,运转正常。反观现在的含油轴承工艺精度撇开不说,就连最基本的浸油也未必饱满合格,这样的质量真难以保证转子轴不被很快咬死。
4, 含油粉末轴承工作中为了补充润滑油,应该在安装轴承时加上一个环状的油毛毡紧贴轴承圆周,使得当轴承失油时可以从油毛毡上不断吸收润滑油,但有些生产厂竟然连小小的油毛毡都省去,我手头就有一个这样的原装端盖,轴承紧贴基座,连放置油毛毡的空间位置都没有的,也不知是哪家山寨厂的杰作?!值得注意的是,老风扇虽然也加上了油毛毡,但随着长时间的自然老化和使用者不注意加油,使油毛毡硬化甚至开裂粉碎而失效,从而加进了润滑油但仍不能被吸收保留,很快转轴因轴承缺油而又被咬住了,出现这种情况,简单的方法是先清除失效的油毛毡残渣,用毛衣的纯羊毛线绕轴填进轴承座,同样起到存储润滑油的作用。
以上几点我只是表述了对劣质风扇轴承的一些看法,希望与大家一起共同探讨,更请各位或专业人士参与,拍砖唾沫皆可,骂街就不必了啦。
为了更具体的解释因含油轴承损坏而作必要的维修过程,这里我发一些图,并加入简要说明,第一台风扇是去年维修时作的实拍图片,在某维修论坛发过帖子,我删去了原来的水印,以免产生某些误解。第二台风扇维修过程是这两天的实拍,为了不过多占用论坛资源,我尽量减少为十五幅图,符合论坛限制,更请注意文字说明就可以了。另外,我只谈自己的维修方法,应该是属于技术性探讨,对于那些以盈利为目的,计较经济效益的专业维修者,图中的方法不适宜,只管掩耳绕道走,打酱油去好了。
美的座地风扇咬轴,转不起来了。
拆开外壳
油毛毡干涸变硬开裂粉碎了
,
据用户说使用十几年从没加过油,难怪比我的钱包还干。
用的是铁基球型粉末轴承,看来轴承缺油干涸了
把拆下的轴承放入铁容器内
倒入40号机油,浸过轴承面上
以慢火加热
待机油加热至起泡,即轴承排出微孔内的空气,气泡逐渐减少后可以停止加热,轴承不拿出,随机油一起冷却,热胀冷缩后自行吸入机油。
机油冷却期间用金相砂纸加入机油,可以轻轻打磨转轴的上轴承位置的磨痕
, 用刀割下合适厚度的油毛毡
把油毛毡剪成环形
加入机油
轴承装好后再加上机油
修好了,风扇可以正常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