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慧荣方案中通常要通过RDT开卡将增量坏块屏蔽补漏,否则用不了多久在原有的地方会再次出现“漏点”造成数据不完整,当然这次利用慧荣的RDT概念去科普一下JMF方案中的补漏方法!并查验,实验对象是一个磨损了6000PE的爱漏盘——
ADATA,SATA3-64G,主控为JMF661(此实验器材可以出售)。此贴由我的开卡神器赞助,居家开卡之必备良品,大家踊跃购买
https://g.alicdn.com/idleFish-F2e/app-basic/item.html?itemid=577299504671&ut_sk=1.WhBA6HU1kXcDAMAmS95ImXQN_21407387_1539078906777.Copy.detail.577299504671.78816243&forceFlush=1
上图的初始坏块数是88跟44,实验盘放置2周后,不稳定的老化块会漏电“蒸发”电子,我们运行老化软件发现不能通过测试
同时再去检查坏块计数有所增加
总的出现了4个坏块,系统的ECC效验能力只能纠出2个坏块,显示最后2处ECC faied的就说明超过的主控的处理能力,丢没丢数据呢?答案是肯定的
如果数据在图中的位置,肯定缺失不完整,当然后人看了此图会嚷到用“安全擦除”,实话告诉你安全擦除有个毛用,无非是在陷阱上面盖张席子,没有把基本问题解决,丢数据就无时无刻不在。
图中一片黄是颗粒慢扫的衰老分布,新盘是全绿,中度老化是半绿半黄。全黄让你会觉得不愧是磨损了6000PE的盘,快寿终正寝是啥样。
此贴重点——堆栈法开卡,也就是通过多次开卡把漏电块过滤,开卡软件大部分test都是一下就过
(每款开卡软件过程不会超过10分钟),除了完全坏的死点能分辨出,快速漏电块是没法以开卡时候就可以排查出来!所以必须接续一个连续的表来登记不良的块,为了要达到堆栈的效果,就要重复开卡
不删除分区
(可能有人说不删除分区开卡会报错,报错就报错),直接以factory+newBB,直到下图R/W测试报错。
然后拔出盘,我研究N次,
(正常的开卡方式是要删除分区再开卡)如果按正常开卡方式,删掉分区的时候坏块映射关系消失,反而让它溜掉了!!!更惨的是之前堆栈记录了多次的表被初始化了,无法接续,此盘最高被我堆栈开卡记录最高300多块稳定运行了一年,后面手欠开卡实验清空了,又走慢慢堆栈之路。
如图堆栈开卡以后
(由第一幅图演化来的,可以对比一下数据),出厂坏块又88增加为96,初始坏块由44增加到48。由此完成了SSD一个RDT循环,下图是验证一下老化,通过。
再补一下课:就是为啥颗粒每个块的寿命不一样?我是看到有关的文章这么说的,存储半导体的生产是一个物理过程,晶体管的好坏在每个单位在结晶的时候就是不一样的,在同一个面上都有个体差异,有的能用1000多PE有个能用上万PE。你也可以理解为泥活字印刷,一片文章排版有很多字块,有的字块寿命有长有的短,所以印刷过程中还要剔除坏字块换掉,通过ECC效验也就是说通过印刷的差异排查坏字,那么开卡就相当于重新排版剔除坏字。
最后感觉此文一出JMF旧板SSD又要抢手了,祝双11快乐!
[ 此帖被hahaboy_007在2018-11-12 22:21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