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1580673
-
- 注册时间2013-12-09
- 最后登录2021-05-16
- 在线时间509小时
-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
苏联/俄罗斯的航空发动机行业最早起源于苏联在建国初期,苏联利用欧美等国家30年代经济大萧条的有利条件,从欧美等国家引进的不少发动机生产线和生产技术,这些发动机在伟大卫国战争中为苏联击败纳粹德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从“黑死神”伊尔-2强击机,到朝鲜战争中仍不容对手小视的拉-11等螺旋桨飞机,都是得益于苏联当年在五年计划中围绕着这些外国舶来品而打造的坚实基底。 在这里多说几句,当年苏联建国初期在国家的发展战略上曾存在一定争论,以布哈林为代表的一些“学者派”主张苏联应该按照苏联当时的基本国情,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按照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路线按部就班,但是这样的“科学”的路线在斯大林看起来纯属自绝生路,人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虎视眈眈,德国在小胡子元首上台后更是加快了扩军强军的步伐,这个时候步步为营的发展,不是等着让人家把自己养肥了再吃肉吗?所以斯大林同志给布哈林这些个老学究来了个“不争论”,当然这个“不争论”可比286当年的做法决绝多了,就是直接把人家的脑袋搬个家,虽然有些不人道,但是直到现在也没有人能够否认,如果当年苏联不按照斯大林那套强行实现工业化的路线发展,那么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现在的世界历史可真就要换个说法了。 书归正传,苏联是从欧美等国家捞了个大便宜,可是人家西方资本家也是有心眼的,能给苏联的也都不是自己最好的产品,所以从一开始,苏联的航空动力产业就与欧美等国家的发达水平有一些差距,这个差距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后期进一步被拉大,当德、英等国已经开始探索喷气式发动机等新概念动力构型时,苏联这边还在为螺旋桨发动机的低成品率而发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冷战帷幕即将徐徐降下时,苏联孤注一掷,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向从英国提出了引进“尼恩”喷气式发动机的要求,据说斯大林在听到这个办法时不假思索的说了句:“有哪个傻瓜会把这么核心的东西拿出来卖?”但是说归说,斯大林也还是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同意了这个办法。可是精明的英国人也有犯傻的时候,当时的英国首相艾德礼居然试图以此来缓和同苏联的关系,于是大笔一挥同意出口尼恩发动机及一些相关的生产资料,真不知道当时暂时退居二线的丘吉尔听到了这个消息被气短了多少寿命。 于是苏联就以“尼恩”为基础,再加上二战结束从德国获取的一部分发动机生产资料和人才,逐步建立起了自己的喷气式发动机研发与生产体系,尤其是“尼恩”的仿制品“德文特河”,驱动着米格-15战斗机在朝鲜半岛上让全世界为之惊艳,而且“德文特河”又跟随着新中国的156项目来到了中国,也成为了新中国航空动力产业的发展源头。就照着这个贡献,给艾德礼一枚一吨重的诺贝尔和平奖勋章一点都不算重。在冷战时期,苏联按照条块分割、分头负责的办法先后建立了克里莫夫设计局、伊索托夫设计局、索维洛耶夫设计局、科列索夫设计局、库兹涅佐夫设计局、留力卡设计局、图曼斯基设计局、伊夫琴科设计局等诸多航空动力研究机构,为苏联在冷战时期能够在空中与北约分庭抗礼做出了极大地贡献。但是在苏联解体后,这些设计局都出现了或大或小的重组和兼并甚至破产,但是一些优秀的产品和其相关的设计局依旧能够独善其身,这一点楼主认为中国和印度最有发言权。首先登场的是一台低调但是很重要的发动机,由俄罗斯索洛维耶夫设计局(现称彼尔姆航空发动机科研生产联合体)研制的D-30涡轮风扇发动机,说它低调,是因为与大家现在耳熟能详的RD-33、AL-31、117S等战斗机用发动机相比,D-30的确存在感略低,但是这并不能掩盖D-30系列发动机的重要程度。首先,D-30发动机虽然没有与苏-27、米格-29这样的名机拉上关系,但是它在战斗机领域也并非一无是处,被称为“最后的截击机”米格-31战斗机,就是安装了D-30发动机的加力版本D-30F6,其静推力为93.1千牛,加力推力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51.9千牛,明显超过了F100、AL-31等第三代大推力涡扇发动机,所以在这台推力超强发动机的推动下,米格-31也捍卫了自己“最后的截击机”的名分和荣誉。据说在2002年左右,朝鲜曾费劲了很大的力气筹集了一笔经费(传说是金正日等领导人捐出了自己的不少贵金属家当),秘密从俄罗斯购买了一批米格-31,如果这个消息为真的话,那么理论上一个中队的米格-31就可以全天24小时全方位监视朝鲜半岛包括韩国领空的空域。 而D-30发动机让中国最为受益的地方则是,它的非加力型号D-30KP-2是伊尔-76大型运输机和伊尔-78加油机的配装发动机,还成为了中国自主研发的运-20原型机和轰-6K轰炸机生产型号的选用发动机,在同样来自俄罗斯的AL-31系列发动机成为中国战斗机动力领域的当家花旦时,D-30低调地坐稳了中国大飞机首选动力的头号交椅。 下面出场的两位想必大家很熟悉,RD-33系列发动机和AL-31系列发动机,RD-33发动机是克里莫夫设计局为米格-29系列战斗机设计的中推力涡扇发动机,表现泼辣,可靠性俱佳,是一款优良的涡扇喷气式发动机,按照一般的说法,RD-33是可以与罗·罗的RB199、美国的F404并列进入第三代中等推力涡扇发动机的行列,但是实际上RD-33发动机推重比如果按欧美国家的计算方法仅为6.5,所以把RD-33能够列入第三代发动机的行列还是有些勉强的。但是RD-33主要的配装对象米格-29战斗机由于采用了升力体+双发布局,所以RD-33推重比低的缺点被米格-29良好的总体设计所掩盖。可是如果只采用一台RD-33的型号可就有些悲剧,比如中国的“枭龙”战斗机,这架脱胎于歼-7的单发轻型战斗机因为受累于RD-33的改进型RD-93的低推力,实际上与同样采用了单发中推的瑞典JAS-39“鹰狮”相比肯定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在歼-10战斗机逐渐成熟的情况下,早几年有人曾设想中国空军会采购一部分枭龙作为歼-11、歼-10补充力量的情况完全是不可能实现的,即便是改进为替代强-5的强击机也是难以实现的,因为强击机出于安全考虑,油箱、座舱等重要部位必须铺设足够厚度的防弹板,而且由于任务的要求需要挂载足够数量的对地武器和探测设备,这些对于RD-33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负担,而且作为枭龙的主要用户,巴基斯坦空军并没有计划将其作为对挂载重量敏感的对地攻击作战首选(巴空军计划该任务应由F-16为主),显然还是因为枭龙较低的重载能力,而按照世界战斗机的发展规律来看,战斗机在改进的过程中增重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枭龙未来会计划推出较大幅度的改进型号,尤其是强化对地攻击能力的多用途型号那么找到能够合理搭配增重型“枭龙”的中推发动机是一个不得不解决的关键问题。 RD-33发动机的另一个改进型号是用于新米格-29K舰载战斗机和米格-35战斗机的RD-33MK,其最大推力达5.4吨,加力推力增加到了9吨,而且其寿命达到了4000小时,一改人们对俄制发动机寿命短的不良印象,不失为一台优秀可靠的发动机。可是自从冷战结束之后,米格-29“支点”系列战斗机的外销成绩相比于苏-27“侧卫”系列简直可以用惨淡来形容,唯一可以算得上是大订单的只有印度那艘“毛熊虐我千万遍,我待航母如初恋”的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配套的舰载机项目了。好在由于苏-33的停产,俄罗斯已经做出计划将库兹涅佐夫号上的苏-33舰载机全部替换为米格-29K,为支点家族保持着最后一点仅有的荣耀。至于米格-35,它至今还只能在航展上孤芳自赏。 这是米格公司为俄罗斯海军研制的米格-29K舰载机,是在为印度生产的米格-29K的基础上改进而来 米格-35,采用了带矢量喷口的RD-33MK,但是在印度中型战斗机的竞争中落败下面出场的是大家异常熟悉的AL-31发动机(此处有掌声),所以关于AL-31发动机的基本情况楼主就不费笔墨了,而AL-31相比于其他发动机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就是,它现在可以由两家生产单位独立生产,一个是留里卡-土星”科研生产联合体,另一个则是“礼炮”机械制造联合体,礼炮联合体的前身其实是当年苏联时期AL-31的主要生产方礼炮厂。礼炮厂在苏联解体后是中国苏-27战斗机所用的AL-31发动机的主要供货方,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得到了中国方面的良好认可,而且也是歼-10战斗机所采用的AL-31FN发动机的设计者,将其称之为中国人民的好朋友真是一点都不过分。而且由礼炮公司推出的AL-31改进型AL-31FM1系列发动机在寿命和推力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已经有了些许第四代发动机的特征,是俄罗斯下一代战斗机PAK-FA项目(也就是现在的T-50)的有力竞争者,自从歼-20首飞之后,就一直有一种观点认为其采用了礼炮厂生产的AL-31FM1。 AL-31FM1,很多国外的分析者都认为中国的歼-20原型机就是采用了该型号的发动机 这是军委副主席许其亮上将在俄罗斯国防部长伊绍古的陪同下参观礼炮厂时的情景,不知道留里卡-土星公司的高管们的心里此时是何种滋味AL-31的另一个生产者则是留里卡-土星联合生产体,这家俄罗斯的民营企业在2001年兼并了原先的留里卡设计局后也一直对俄罗斯军用发动机的出口市场垂涎三尺,其中一个它试图重点招揽的客户便是侧卫系列战斗机最大的海外客户——中国,所以也就有了迄今为止众多宣称中国即将进口117S发动机的假新闻。而客观地说,117S和礼炮厂的AL-31FM1系列发动机相似,都属于是第三代大推力涡扇发动机的深度改进型,与F119这样的第四代大推力涡扇发动机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但是俄罗斯似乎一直以来试图造成其就是第四代发动机的声势,就连名字都在刻意避开AL-31这个根源。 细心地吧友或许已经注意到了,在俄罗斯现在航空动力行业中,上面所说的土星-留里卡、礼炮两家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牢牢的把握住了俄罗斯航空工业发展的趋势,甚至可以这样说,这两家公司的竞争与美国普惠与通用公司的竞争有些异曲同工之妙,自上世纪90年代前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经济休克疗法失败,原来国有的航空发动机设计局和批量厂纷纷被民营资本和国外资本收购。依然被国家控股的军工企业也无法依靠俄罗斯政府和军方严重缩水的拨款生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俄罗斯航空发动机行业竞争力非常低,再加上俄罗斯航空发动机的推力、寿命、耗油率、噪声水平和环保水平等主要指标都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原来国有的留里卡设计局和土星厂被民营资本收购,成为私营企业。而礼炮厂依然维持国家控股,但是由于俄罗斯政府财力严重不足,一直以来都是依靠着中国的订单生存和发展。 而在2007年8月,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了《关于成立联邦国有独资企业燃气涡轮制造科研-生产中心“礼炮”》的1039号俄联邦总统令,正式开始了俄罗斯航空发动机行业的一体化整合。俄罗斯航空发动机行业根据政府的决定组建四个控股公司,其中礼炮公司和土星公司负责研制生产战斗机使用的大推力涡轮风扇发动机,形成了现在俄罗斯军用大推力涡扇发动机研制 “两强争霸”的局面。两家公司现在都瞄准了俄罗斯下一代主力制空战斗机T-50的发动机选型项目,礼炮厂以我们前面提到的AL-31FM1为基础,制定了四步走的方针,计划在AL-31FM1/2/3/4四个型号上完成最终第四代发动机的研制目标,而土星公司则计划利用苏联时期遗留的AL-41F发动机技术对AL-31F发动机进行改进,首先拿出了研制出117S发动机;并计划在117S发动机验证的五代机动力技术成熟之后发展出真正的五代机动力“新AL-41F”发动机。至于这两家公司谁能笑到最后,现在看来的确难见分晓,我们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