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贴之前,还是和上一贴一样,先支持一下国货。在崇洋媚外洋奴风气盛行的当前,我觉得用事实来纠正一下这种风气很有必要。
以下所有图片,均使用国产平价手机拍摄,并不是大伙喜闻乐见的苹果、三星或者HTC、SONY、Moto的任何一款。这一贴,我使用的只是被国人喷的厉害的品牌之一——酷派廉价机拍摄的。仅仅是让大家知道,不要以为什么东西都是洋人的好,你三倍价格的投入,或许得到的也就仅此而已。
————————————————————————————
以下正文:
上一贴,拆解了两款分别是2005年和2006年生产的DELL委托代工的光电鼠标,其中一款原本我以为是罗技代工的,原来是东莞东聚电子代工的。
这一贴,我就认真找一只体现东聚代工品质的鼠标来详细拆解一番,很巧合的是,这款鼠标生产时间正好和上一次的另一个鼠标差不多时间。
另外要纠正一个称呼上面的误解,我们俗称的“机械鼠标”,其实应该是叫做“光机鼠标”,因为XY轴位移向量变化是通过光电对射传感器来读取的。真正的“机械鼠标”要更加原始,XY轴的位移向量用的真的就是机械编码器来读取,其精度和寿命可想而知。
这个鼠标,当年DELL的装机出货量很大。在04、05年的时候,常能见到。很难理解的是,那个时候光电鼠标已经普及,为何DELL还大量采购这类光机鼠标装机呢?
根据坛友之前给我的经验,我这次先看了一下鼠标底部的模具文字。
来个高清大图,东聚电子无疑
打开上盖毫无难度,一个螺丝而已,这个鼠标的外形经典又合手,到目前为止,还是我最喜欢的鼠标外形之一。
那个年代除了罗技,其他厂商都还不怎么使用一片式上盖。按键板还是和上壳分开是两个零件的,这种设计的按键阻尼小,手感舒适。
如今缩水风横行,价格昂贵的赛睿都用一片式上盖,按的手疼。
两片式上盖分离开,结构大同小异,这个地方和以前罗技没有很大区别。
在光机鼠标的末代,滚轮也开始使用编码器。其实滚轮鼠标开始流行到光电鼠标开始流行这短暂的4-5年空白期中间,使用滚轮的光机鼠标曾经也像罗技一样大量使用光电滚轮的。因为可以减少采购编码器,对于山寨厂商来说,使用光电滚轮也是划算的。回头我拆一个使用光电滚轮的山寨鼠标给大伙看看。
和如今常见的编码器滚轮设计有所区别,这个滚轮设计非常重料。注意看和编码器连接的六边形轴,做成了球头的形状。这个非常好的设计,可以在按压的时候,不会带给编码器轴向扭曲压力,从而延长滚轮和编码器使用寿命。
橡胶圈也和现在设计不同,现在橡胶圈像空心轮胎一样,是外面一层橡胶。而这个像实心胎一样,整个滚轮都是实心橡胶,搓动感觉很好。
光机鼠标的电路板相信用电脑超过10年的都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末代光机鼠标已经90%定型为这个结构,基本上没有出入区别。(双飞燕打了鸡血的除外)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大伙对于鼠标PCB大小很介意,觉得小PCB的就是烂货,非要PCB占满整个鼠标外壳才行。其实当年光机鼠标的年代,PCB为了避开鼠标滚珠,都是设计成大约三分之一鼠标长度大小的。
注意看鼠标背面,这是双面元件板,背面还有一些贴片的元件。虽然寥寥无几,但是多了整整一道加工工序,价格不菲。
微动使用的还是IC的,很脆。IC的手感我喜欢,但是IC品质我不恭维,根本没有可能二次维修簧片。
末代光机鼠标的光电传感器,体积已经小了很多很多。
最经典的部分,光电编码轮。这个编码轮是和罗技的有差距的,罗技的非常细密而且模具更加精细,这个粗糙一点。不过通过改进光电对射管刷新率,其实这个鼠标到现在来用,分辨率还是理想的。
细细来看一下编码轮,有些光机鼠标通过把轴的直径做小来实现更高的编码轮旋转速度,提升灵敏度。
这也是当年光机鼠标的特色——张紧轮。通过张紧轮的弹力,把滚珠牢牢贴近XY轴向的编码轮轴,有些做工粗的鼠标,这个地方没做好,移动就老掉帧,那是因为滚珠没贴紧。
一个小小的张紧轮,也是要三个零件才能组成。如今的鼠标哪能再看到这样的细小零件了
拆解完毕,全家福排队。机械部分完全分离,要再拆就是动烙铁了。
题外话:虽然只是个鼠标而已,但是发这样的帖着实不易。事实上,这个帖子的图片,我是反序拍摄的,最后完全拆开的图片是最先拍摄。为什么要这样呢,其实还是因为这些古董鼠标实在是如同出土文物、污秽不堪,所以每个帖子之前,我都要把鼠标尽可能的拆开,然后一一洗净,最后一边组装一边拍摄。翻新清洗鼠标的过程,要比拍摄和发帖耗费精力,希望大家能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