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头有一个荷兰产的通用牌漏电开关,40A过流+30mA保护的。
国外这种和我们国内的漏电开关结构是不一样的,国内2P的漏电开关,大部分都是2P的空气开关+1P的漏电检测器。
而国外的这种,则直接是2P的一体结构,并没有另外再外挂一个漏电检测器。
我今天拆的是电磁式的漏电保护器,又和论坛常见的结构不太一样。
忘记拍一个总体的照片了,这是装配好以后拍的,注意右边黑色的小零件,这个是装在开关纽子上面,用来卡住零件的。
我之前的拆解就是忘记先取下这个,导致拆解顺序不对,再装配回去以后,这个开关的短路保护功能没了。
好了,下面开始的是不正确的拆解顺序,可以看到主体不应该是在面壳上面,而应该留在底壳上面的。
照片里面的主体已经在面壳上面了,意味着——某种散架已经发生了……
这是底壳,本来应该上面有所有的内核,结果现在就只有几个接触簧片了……
弹簧夹取下以后,就只有两个簧片。虽然只是40A级别的空气开关规格,用的还是纯铜簧片,用料非常厚实。国内即使到120A级别的断路器,都未必用上这等料。
这是弹簧夹,这两个弹簧非常有力,后续装配时候费了不少力气。国外的空气开关和国内的手感其实有很大不同,这种类型的空气开关,包括我现在使用的金钟穆勒之类,合闸都非常非常紧,需要很大力推合。而国内的空开,一般用普通力就能合闸。
事实上,合闸越是用力,脱扣的速度就越快,因为整个系统保持着非常大的张力,随时准备脱扣,从而迅速保护后端设备。
把铜片完全取下看看,这个色泽,这个厚度……
扣环也是非常重料,虽然要保持强度而不是铜件,但是不难看出,螺丝和扣具都相当有质感。国内的断路器还有个很不爽的地方就是,这个螺丝特别容易拧花,而这个不会。
铜片的背面,和导线的接触点有5个凸点,增加和导线的摩擦,确保接线的抗拉强度。
取出这些以后,底壳就没有什么了。
这里很奇怪,有一个黑色的插片。
可以吧黑色插片拿下来,也没有什么特别,不明显这个设计是为了什么
插片的特写
接下来回到上壳的部分,继续还是不正确的打开方式。
这个是触点,可以看到,虽然这个已经用了很久,但是触点还是很干净,毫无发黑,说明这个断路器在使用中没有发生过打火,触点紧密。
这是出线端子,导线做过热熔接处理,可以看出导线已经被熔接到了铜片上面,并且几股导线之间已经熔接为一体了。这种接合方式非常牢固可靠。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线圈。这就是电磁式开关的核心之一,通过线圈的感应电流,从而触发电磁继电器动作。
当通过电流发生过流,,线圈上面次级线圈会有一个电流信号输出到继电器上面,从而触发继电器推出,通过杠杆来实现脱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