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ze=5]接口
接口类型是指该便携存储产品所采用的与电脑系统相连接的接口规格。目前的便携存储产品基本都采用USB接口与系统相连,其接口规范就决定着其与系统传输的速度。其中USB1.1接口能提供12Mbps;USB 2.0接口能提供480Mbps的数据传输率。但这些都是该接口理想状态下所能达到的最大数据传输率,在实际应用中会因为某些客观的原因(例如存储设备采用的主控芯片、电路板的制作质量是否优良等),减慢了在应用中的传输速率。
USB是英文Universal Serial Bus的缩写,中文含义是“通用串行总线”。它不是一种新的总线标准,而是应用在PC领域的接口技术。USB是在1994年底由英特尔、康柏、IBM、Microsoft等多家公司联合提出的。不过直到近期,它才得到广泛地应用。从1994年11月11日发表了USB V0.7版本以后,USB版本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到现在已经发展为2.0版本,成为目前电脑中的标准扩展接口。目前主板中主要是采用USB1.1和USB2.0,各USB版本间能很好的兼容。USB1.1接口能提供12Mbps;USB 2.0接口能提供480Mbps的最大传输速度。USB用一个4针插头作为标准插头,采用菊花链形式可以把所有的外设连接起来,最多可以连接127个外部设备,并且不会损失带宽。
USB2.0规范是由USB1.1规范演变而来的,最初的目标是将USB1.1的传输数率(12mbps)提高10~20倍,而实际上却提高了40倍,达到了480Mbps,折算为MB为60MB/S。USB2.0与USB1.1可以互相兼容,也就是说,USB2.0设备可以工作在USB1.1接口上,反之USB1.1设备也可以工作在USB2.0接口上。当然,USB1.1设备的速度不会因为安装在USB2.0接口上而有任何提高,同样安装在USB1.1接口上的USB2.0设备的速度也会被限制在12Mbps(1.5MB/S)以下。USB2.0和USB1.1使用的连接电缆及端口均相同。
USB需要主机硬件、操作系统和外设三个方面的支持才能工作。而且USB接口还可以通过专门的USB连机线实现双机互连,并可以通过Hub扩展出更多的接口。USB具有传输速度快,使用方便,支持热插拔,连接灵活,独立供电等优点。
数据传输率
便携存储是依靠USB接口与系统相连,其接口的速度就限制着移动硬盘的数据传输率。目前的USB1.1接口能提供12Mbps;USB 2.0接口能提供480Mbps;IEEE1394a接口能提供400Mbps;IEEE1394b能提供800 Mbps的数据传输率,但在实际应用中会因为某些客观的原因(例如存储设备采用的主控芯片、电路板的制作质量是否优良等),减慢了在应用中的传输速率。
平均寻道时间
平均寻道时间的英文拼写是Average Seek Time,它是了解硬盘性能至关重要的参数之一。它是指硬盘在接收到系统指令后,磁头从开始移动到移动至数据所在的磁道所花费时间的平均值,它一定程度上体现硬盘读取数据的能力,是影响硬盘内部数据传输率的重要参数,单位为毫秒(ms)。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产品其平均寻道时间也不一样,但这个时间越低,则产品越好,现今主流的硬盘产品平均寻道时间都在在9ms左右。
平均寻道时间实际上是由转速、单碟容量等多个因素综合决定的一个参数。一般来说,硬盘的转速越高,其平均寻道时间就越低;单碟容量越大,其平均寻道时间就越低。当单碟片容量增大时,磁头的寻道动作和移动距离减少,从而使平均寻道时间减少,加快硬盘速度。当然处于市场定位以及噪音控制等方面的考虑,厂商也会人为的调整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
在硬盘上数据是分磁道、分簇存储的,经常的读写操作后,往往数据并不是连续排列在同一磁道上,所以磁头在读取数据时往往需要在磁道之间反复移动,因此平均寻道时间在数据传输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读写大量的小文件时,平均寻道时间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读写大文件或连续存储的大量数据时,平均寻道时间的优势则得不到体现,此时单碟容量的大小、转速、缓存就是较为重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