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线板对很多家庭来说是再普通不过的东西,很多人只是把它放在脚下积灰,认为它无足轻重,但是殊不知这小小的家电配件,也可能带来安全隐患。大学开学的时候走得急,我也和其他同学一样随便在楼下小超市买了一个插线板应付着用,谁知某天晚上舍友突发奇想要接个电磁炉烧火锅吃,结果正当我们吃得欢的时候,插线板发出一阵子恶臭,赶忙断电时表面已经开始融化了。抱着探索的精神拆开它之后,让人震惊。
还有一些国内排插里面的走线更让人触目惊心。
由此可见,缺乏监管的市场、相关标准的滞后和国内消费者对此不重视的现状导致国内的排插市场可谓参差不齐。虽然有CCC的国标,但也只对插座线或插头进行质量控制,对插座本身并不进行规定。
我国很多排插本体内部走线多为焊锡,部分甚至用上了铁、铝等不合格的材料,在进行大电流电器使用的时候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并未全面规定的双动安全门设计导致有儿童将导体插入插座孔*(二插兼容欧洲标准,开口较大无防护,)导致触电的安全风险的报道也是层出不穷。开关也多用成本低廉的按钮开关,使用时间长容易老化导致失效。很多固定插座金属片的一体塑料脱落、开裂 后盖也是如此,影响正常使用。在拆开前一摇晃,排插里就有响声。
或许有人会说,这些都是成本问题,要不就是中国造不出好的东西,要不就说老百姓买不起这些东西。这次我拆一个国内广东某电子厂生产,出口到英国的三位分控排插(购买成本25元)证明此类质量好的排插我们是能造的起,且老百姓也能买得起,但我国排插市场却仍然形成劣币驱除良币的事实。其原因何在??
▲包装盒与国内吸塑包装的排插没有什么不同,3m线,多种认证。
▲这个排插通过了英国BS1363A新加坡SS145A认证,可以通过13A的电流
▲可以更换电线是一大亮点,上面有警告:打开后盖前先关闭总电源
▲警告指示上标有:1.不能直接将线接在总电源上(不使用插头);2.规定电线标准;3.....
▲这里还规定了自制电线剥线的长度,方便更换电源线
▲分控的排插有点类似松下排插的山形设计,每个开关都带有一个指示灯。
▲插头上标注了带有保险丝的字样
▲印刷字体很清晰,清楚标注了零线火线地线的位置。
▲火线和零线根据英国标准,火线和零线都包有一层胶层,当插头未完全插入插座时,此胶层可以起到保护作用,不会有裸露的插片被触碰导致触电。
英式插头是三个方脚插,有“E、L、N”三极,E(Earth)极为地线,L (Live)级为火线,N(Null)极为零线,遵循“左零右火地中间”,一般来说插头上都会有标识。英式插头上还标识有相应的电流、电压值,带保险丝的英式插头会标有“FUSED”的字样。英式插头三个铜脚上下左右间距相同,它的L极与N极插脚包胶,起安全保护作用。
▲接线柱非常厚实,甚至地线也是纯铜镀镍。相比国标的片状接触面,英国标准有四个接触面,理论上接触面积非常大。
▲保险丝似乎是英国BS1363标准直接规定的,很多英国的电器、插头都配有保险丝。
以13A英式插头保险丝为样,依据BS1363标准进行测试。熔丝管额定值承载1.9倍电流,半个小时内须熔断;熔丝管额定值承载1.6倍电流,半个小时内不能熔断。
拆解: ▲一体化的导流设计
▲双铜片夹持的设计
▲每个开关设计也使用了铜条走线
▲铜的接线柱和螺丝钉
▲指示灯和主线采用焊接和压接结合的方式,
▲电阻被包裹在透明绝缘塑料管中
▲开关触点镀银,且面积比较大,保证大电流通断灭弧作用。
▲英国插头较大,因此插座的安全门已经成为其国家标准,任何在英国市场销售的产品必须配置。这一点比中国国内可有可无的安全门来说切实保障了人身安全,是重视人的体现。
▲接头可以自己更换,我已经将他换成三叉国标接口
▲换下来的英标线的剥线部分采用了端子压接,与螺丝固定有更好的连接稳定性。
▲电源线是重点,多国认证且为3X1.0mm,英国排插过13A使用1.0mm的线,国内10A的排插,标准却只使用0.75mm的线,且很多的厂商偷工减料,例如减少铜丝截面积,使用铝线等降低成本,缺乏监管和问责导致此类产品层出不穷。
▲重量达到250g。
总结:“谁说中国人造不起、买不起这样的合格排插?”
但我国排插市场却仍然形成劣币驱除良币的事实,主要还是监管不力造成的。出口到英国的国内代工产品,均面临着严格的质量控制,稍一不慎就会被外商退单,生产商也损失惨重。同时,国外严格的产品控制规则和国家标准,对插头插座从截面积、连接方式、安全保护措施等都做了十分严格的规定,例如插头铜片包胶、双动安全门、、保险丝等。
至于老生常谈的铜条连接,这点可能不是其标准规定,但至少没有在本坛拆解图看到国外市场的排插使用铜线连接的方式。很多人还为铜线焊接辩护,但既然他们说铜线连接如此之好,但在用电市场如此成熟的国外,却难觅这类铜线焊接的排插踪影?孰优孰劣一看便知。
[ 此帖被风格开在2017-02-26 18:13重新编辑 ]